陳俊凌[中科院電漿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陳俊凌[中科院電漿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陳俊凌[中科院電漿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陳俊凌:,男,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所計畫財務辦公室主任。 1984 – 1988 年在中國礦業大學學習; 1988 – 1991 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 1991 – 1997 年在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表面室工作; 1997 – 2000 年在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2000 – 2004 年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做博士後研究; 2001. 12 – 2002. 2,2002. 8 – 2002. 10 兩次受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在文部省核融合研究所進行先進聚變裝置第一壁材料和電漿與壁相互作用方面的短期合作研究; 2002. 10 – 2005. 2受德國馬譜學會資助以客座研究員身份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電漿物理研究所聚變堆材料研究室進行聚變堆材料和電漿與壁相互作用方面的合作研究; 2006. 12–2007. 2 在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進行電漿與壁相互作用方面的合作研究。 2008至今中科院電漿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1984年入大學直至1991年初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工學碩士學位。1991至1997年在中國科學院陳俊凌: 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兼任所計畫財務辦公室主任。 1984 – 1988 年在中國礦業大學學習; 1988 – 1991 年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工程系攻讀碩士學位; 1991 – 1997 年在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表面室工作; 1997 – 2000 年在中國科學院電漿物理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 2000 – 2004 年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凝聚態物理專業做博士後研究; 2001. 12 – 2002. 2,2002. 8 – 2002. 10 兩次受日本學術振興會資助在文部省核融合研究所進行先進聚變裝置第一壁材料和電漿與壁相互作用方面的短期合作研究; 2002. 10 – 2005. 2受德國馬譜學會資助以客座研究員身份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電漿物理研究所聚變堆材料研究室進行聚變堆材料和電漿與壁相互作用方面的合作研究; 2006. 12–2007. 2 在德國於利希研究中心進行電漿與壁相互作用方面的合作研究。 2008至今中科院電漿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等高校兼職教授。

研究方向

依託國家大科學工程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EAST,開展邊界電漿與壁(材料)相互作用實驗和模擬研究,發展用於未來聚變裝置的第一壁材料/部件,用於第一壁表面狀態監測的診斷技術及診斷光學第一鏡元件。已在Nuclear Fusion, 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 Fusion Engineering and Design, Fu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等聚變專業領域期刊上發表SCI/EI收錄論文40餘篇,已獲發明專利6項。完成EAST第一壁高性能石墨材料研發等數10項科研項目,現正在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以及國際熱核聚變研究專項課題1項等。

學術論文

[1] J.L. Chen, J.G. Li, X.D. Zhang et al., “Development of candidate of plasma facing materials for steady state operation of the EAST device”, Invited talk at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usion Reactor Materials, 4-9 December 2005 in California, U.S.A

[2] J.L. Chen, J.G. Li, and HT-7 team, “Limiter material experiments towards very long pulse in HT-7 superconducting tokamak” Oral presentation in 17th PSI, 22-26 May, 2006, Hefei, China & J. Nucl. Mater.(2007), Vol.363-365,1334-1339

[3] D.H. Zhu, J.L. Chen, Z.J. Zhou, et al., Behaviors of full compositional W/Cu functionally gradient materials exposed to the edge plasma of HT-7 tokamak, J. Nucl. Mater. (2013), Vol. 107-111, 435-438

[4] R. Ding, G. Maddaluno, M.L. Apicella, G. Mazzitelli, V. Pericoli Ridolfini, A. Kirschner, J.L. Chen, J.G. Li, G.-N. Luo, Modelling of lithium erosion and transport in FTU lithium experiments, J. Nucl. Mater. (2013), Vol. 438, 690-693

[5] R. Yan, R. Ding, J.L. Chen, et al., Experimental studies of first mirror exposure and surface recovery on EAST, J. Nucl. Mater. (2015), Vol. 463, 948-951 。

關於太極人物

太極是闡明宇宙從無極而太極,以至萬物化生的過程。無極即道,是比太極更加原始更加終極的狀態,兩儀即為太極的陰、陽二儀。太極一詞最早見於《易傳 繫辭上》。
林海鷹
李仲賢
劉洪奇
陳執經
易在勤
范魁
楊玉振
趙芹
梅苹
姜啟健
徐艷豐
李章智
高學功
陳小興
陳軍團
常關成
陳金夏
謝業雷
劉永強
陳新芳
王彥民
陳三虎
陳重慶
金仁霖
陳佳琪
任孝傑
陳迎喜
陳金堂
冉永慶
鄧明科
彭龍貴
方華榮
趙雁軍
陳西太
張永洪
陳松全
潘永琦
陳夢芝
陳夢松
陳德柱
陳萬漢
職勝歧
辛愛民
田進美
趙玉璽
陳天成
復平
崔玉傑
陳新全
陳垚
陳金鰲
王戰海
陳小軍
陳天申
喬火票
杜春民
陳長義
楊禹庭
解永法
陳向武
陳向銀
陳立朝
陳有利
郭西林
段衛星
牛汪洋
郝銀貴
康珊麗
高貞愛
張趙保
馬殿臣
職汝壘
孫玉震
郭福厚
焦海東
陳紹傑
陳有強
陳上黨
朱天才
王賜信
王西安
王成新
趙四
朱向怡
張春蘭
職永成
張福才
王學富
張勇剛
申小建
陳二虎
吳永萍
劉慎五
張福旺
陳皂羅
王銀剛
陳福旺
安三旺
葛福來
和保森
於學模
蘇道生
陳沛菊
陳伯祥
趙建宇
李樹發
丁德三
徐岱山
崔立志
李聖瑞
祁錫書
王戰軍
程乃文
陳衛生
楊民
陳繼善
傅淑雲
陳小根
陳向前
陳青萍
陳長軍
陳雲浩
王向中
陳軍營
陳有本
鄭曼青
許宣平
朱昆
李玉禎
陳國旗
范雪萍
張保中
陳迎軍
王大昭
朱保林
王慶生
吳堅毅
陳清環
程龍飛
戈金剛
陳大虎
李紀興
賀國英
余良美
李應聘
譚星
寇建偉
鄭廣濟
吳海江
段勝利
梁正雨
陳鳳英
范鴻信
朱老虎
陳全忠
王大春
姚國平
陳仲甡
張冬洋
李雅軒
洪宇剛
闞桂香
李德印
陳長峰
曾乃梁
陳冠軍
陳照丕
邵善康
傅聲遠
錢惕明
吳文翰
沈家禎
陳自軍
陳春愛
陳秉旺
陳炳
陳俊凌
徐致一
陳長流
陳世通
張蔚珍
吳志青
職寶貴
張瑞峰
王美玲
李春娥
林墨根
黨國俊
史潮記
李景林
崔仲三
陳立清
姚繼祖
祝大彤
郝月如
陳敬柏
牛俊傑
吳圖南
楊振銘
孫福全
張三豐
李經梧
何福生
顧留馨
洪均生
傅鍾文
吳威
陳微明
韓軍生
鄭定華
周遵佛
張建亮
王湘煜
陳伯先
王虎
劉萬光
陳立法
劉萬坤
陳應德
王晉讓
原占國
沙國政
陳思坦
高佳敏
林秋萍
郝為真
唐豪
王國營
陳朝霞
任建明
陳鑫
李秋成
王全國
王乾
李道子
陳瑞華
陳志偉
陳素英
張金鵬
吳英華
陳卜
沈志雲
孫存周
宋斌
陳泮嶺
陳照森
陳盆濱
李亦畲
李玉琳
武禹襄
王宗岳
陳永福
殷勤
張東武
王二平
喬松茂
傅振嵩
許禹生
陳長興
李秉慈
陳照奎
楊振鐸
張繼修
田秀臣
張文廣
李天驥
吳鑒泉
陳慶雲
張旭東[太極人物]
王培生
吉良晨
楊健侯
褚桂亭
錢鋒
楊班侯
楊露禪
陳小旺
門惠豐
張之江
王占國
王大勇
楊寶忠
陳正雷
孫劍雲
陳固安
馬岳梁
陳發科
楊澄甫
陳王廷
周敦頤
達摩
華佗
莊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